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财政部关于印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

时间:2024-07-22 01:31:0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9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印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


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
现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附件:
1、《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
2、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举例

附件1:《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以下简称《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发布并实施1年多来,我们收到了各方面的来信、来函,就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实施范围等会计处理提出了意见,对此,经研究,现对《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如下:
一、关于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适用范围
公司(无论是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还是其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均应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对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规定的提取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要求,计提相关资产的损失准备。
公司应当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合理地确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除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以及这种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等情况下可以变更会计政策外,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影响数等。
二、关于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
公司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下同)是否能够作为一项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应当按照资产的定义予以合理地确认和计量。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提取比例等由公司自行确定,但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公司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的,以及其他足以证明应收款项可能发生损失的证据和应收款项愈期5年以上),下列各种情况不能全额提取坏账准备:
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以及未到期的应收款项;
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债务重组,或以其他方式进行重组的;
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特别是母子公司交易或事项产生的应收款项;
4、其他已愈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公司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不能不计提坏账准备。
公司对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应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等,根据公司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冲销提取的坏账准备。
对公司的坏账损失,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
在“资产负债表”上,将“其他应收款”项目移至“应收账款”项目下,“应收账款净额”改为“应收款项净额”。其他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于“坏账准备”项目内,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
公司除按《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应披露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等外,还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分项披露如下事项:
1、本年度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较大的(计提比例一般超过40%及以上的,下同),应说明计提的比例以及理由;
2、以前年度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较大的,但在本年度又全额或部分收回的,或通过重组等其他方式收回的,应说明其原因,原估计计提比例的理由,以及原估计计提比例的合理性;
3、对某些金额较大的应收款项不计提,或计提坏账比例较低(一般为5%或低于5%)的理由;
4、本年度实际冲销的应收款项及其理由,其中,实际冲销的关联交易产生的应收款项应单独披露。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
公司按本规定变更相关会计政策的,应采用追溯调整法。原按应收账款余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的公司,按本规定改为其他计提方法或仍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但改变计提比例的,此次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其后,如公司再改变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则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公司的短期投资期末原按成本计价的,按本规定改为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存货原按成本计价的,按本规定改为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长期投资原未计提减值准备,按本规定改为计提减值准备的,一律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
按本规定变更会计政策采用追溯调整法的,其会计处理按《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执行。
四、《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与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不一致的,或《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所涉及的概念未说明具体运用方法的,如公允价值等,均按相关具体会计准则执行。

附件2: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举例
例:某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1月1日设立,该公司1996年至1998年坏账准备按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期末短期投资和存货均按成本计价,长期投资不计提减值准备。该公司从1999年1月1日起,会计政策作如下变更:
1、坏账准备按账龄分析法计提,根据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情况,规定的提取比例为:愈期1年(含1年,以下类推)以内的,按其余额的5%计提;愈期1--2年的,按其余额的10%计提;愈期2--3年的,按其余额的30%计提;愈期3--4年的,按其余额的50%计提;愈期4--5年的,按其余额的80%计提;愈期5年以上的,按其余额的100%计提(注:此处规定的比例仅限于本例使用,并不意味着公司应按上述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2、期末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并按投资总体计提跌价准备。
3、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
4、期末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
该公司所得税率为33%;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计提法定公益金。该公司有关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资料以及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如表(一至八表)(假设上述会计政策变更对利润的影响不能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其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会计处理如下:
1、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资料以及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1)应收账款各年余额、账龄及应提坏账准备表(表一) 单位:元
--------------------------------------------------------------------------------------------------------
| 1996年度 | 1997年度 | 1998年度
项 目|------------------------------|------------------------------|------------------------------
| 余 额 | 应提数 | 余 额 | 应提数 | 余 额 | 应提数
--------|--------------|--------------|--------------|--------------|--------------|--------------
1年以下| 800000| 40000|1000000| 50000|1500000| 75000
--------|--------------|--------------|--------------|--------------|--------------|--------------
1--2年|1200000| 120000|1200000| 120000|1500000| 150000
--------|--------------|--------------|--------------|--------------|--------------|--------------
2--3年|1000000| 300000|1500000| 450000|2300000| 690000
--------|--------------|--------------|--------------|--------------|--------------|--------------
3--4年|1500000| 750000|1800000| 900000|2700000|1350000
--------|--------------|--------------|--------------|--------------|--------------|--------------
5年以上| 500000| 500000| 600000| 600000|1000000|1000000
--------|--------------|--------------|--------------|--------------|--------------|--------------
合 计|5000000|1710000|6100000|2120000|9000000|3265000
--------------------------------------------------------------------------------------------------------
(2)改变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后的累积影响数(表二) 单位:元
----------------------------------------------------------------------------------
年 度 | 余 额 | 应提坏账 |已提坏账(注1)| 税后影响
------------|----------------|--------------|----------------|----------------
1996 | 5000000|1710000| 25000|1685000
------------|----------------|--------------|----------------|----------------
1997 | 6100000|2120000| 1715500| 404500
------------|----------------|--------------|----------------|----------------
1998 | 9000000|3265000| 2134500|1130500
------------|----------------|--------------|----------------|----------------
合 计 | — | — | — |3220000
----------------------------------------------------------------------------------
注1:第一,按5‰计提坏账准备各年坏账准备的余额为:
1996年:5000000×5‰=25000(元)
1997年:6100000×5‰=30500(元)
1998年:9000000×5‰=45000(元)
第二,已提坏账的计算
1997年已提坏账=1710000+(30500--25000)=1715500(元)
1998年已提坏账=2120000+(45000--30500)=2134500(元)
第三,税后影响的计算
1996年税后影响=1710000--25000=1685000(元)
1997年税后影响=2120000--1715500=404500(元),或=2120000--1710000--(30500--25000)=404500,或=2120000--1685000--30500=404500(元)
1998年税后影响=3265000--2134500=1130500(元),或=3265000--2120000--(45000--30500)=1130500(元),或=3265000--1685000--404500--45000=1130500(元)
(3)短期投资各年余额及市价表(表三) 单位:元
--------------------------------------------------------------------------------------------------------
| 1996年度 | 1997年度 | 1998年度
项 目|------------------------------|------------------------------|------------------------------
| 成 本 | 市 价 | 成 本 | 市 价 | 成 本 | 市 价
--------|--------------|--------------|--------------|--------------|--------------|--------------
股票A| 60000| 55000| 0| 0| 80000| 72000
--------|--------------|--------------|--------------|--------------|--------------|--------------
股票B| 140000| 120000| 100000| 82000| 0| 0
--------|--------------|--------------|--------------|--------------|--------------|--------------
股票C| 50000| 52000| 0| 0| 200000| 180000
--------|--------------|--------------|--------------|--------------|--------------|--------------
股票D| 0| 0| 90000| 72000| 20000| 20000
--------|--------------|--------------|--------------|--------------|--------------|--------------
债券A| 40000| 41000| 0| 0| 0| 0
--------|--------------|--------------|--------------|--------------|--------------|--------------
合 计| 290000| 268000| 190000| 154000| 300000| 272000
--------------------------------------------------------------------------------------------------------
(4)短期投资由成本计价改为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后的累积影响数(表四) 单位:元
--------------------------------------------------------------------------------------------
年 度 | 成 本 | 市 价 | 预计损失 | 已提跌价 | 税后影响
------------|----------------|--------------|------------|------------|----------------
1996 | 290000| 268000| 22000| 0| 22000
------------|----------------|--------------|------------|------------|----------------
1997 | 190000| 154000| 36000| 22000| 14000
------------|----------------|--------------|------------|------------|----------------
1998 | 300000| 272000| 28000| 36000| --8000
------------|----------------|--------------|------------|------------|----------------
合 计 | 780000| 694000| | | 28000
--------------------------------------------------------------------------------------------
(5)存货各年余额及可变现净值表(表五) 单位:元
----------------------------------------------------------------------------------------------------------
| 1996年度 | 1997年度 | 1998年度
项 目|------------------------------|------------------------------|--------------------------------
| 余 额 | 可变现净值 | 余 额 | 可变现净值 | 余 额 | 可变现净值
--------|--------------|--------------|--------------|--------------|----------------|--------------
材料A |2000000|1900000|1600000|1200000| 2500000|2000000
--------|--------------|--------------|--------------|--------------|----------------|--------------
材料B |3000000|2500000|1800000|1400000| 2000000|1500000
--------|--------------|--------------|--------------|--------------|----------------|--------------
材料C |1000000|1100000|1000000|1300000| 2000000|2200000
--------|--------------|--------------|--------------|--------------|----------------|--------------
产品A |2000000|1500000|1600000|1400000| 1500000|1200000
--------|--------------|--------------|--------------|--------------|----------------|--------------
产品B | 0| 0|1000000| 900000| 2000000|1800000
--------|--------------|--------------|--------------|--------------|----------------|--------------
合 计 |8000000|7000000|7000000|6200000|10000000|8700000
----------------------------------------------------------------------------------------------------------
(6)存货由成本计价改为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后的累积影响数(表六) 单位:元
--------------------------------------------------------------------------------------------
年 度 | 成 本 | 可变现净值 | 预计损失 | 已提跌价 | 税后影响
------------|----------------|--------------|------------|------------|----------------
1996: | | | | |
------------|----------------|--------------|------------|------------|----------------
材料A | 2000000|1900000|100000| 0| 100000
------------|----------------|--------------|------------|------------|----------------
材料B | 3000000|2500000|500000| 0| 500000
------------|----------------|--------------|------------|------------|----------------
材料C | 1000000|1100000| 0| 0| 0
------------|----------------|--------------|------------|------------|----------------
产品A | 2000000|1500000|500000| 0| 500000
------------|----------------|--------------|------------|------------|----------------
产品B | 0| 0| 0| 0| 0
------------|----------------|--------------|------------|------------|----------------
1997: | | | | |
------------|----------------|--------------|------------|------------|----------------
材料A | 1600000|1200000|400000|100000| 300000
------------|----------------|--------------|------------|------------|----------------
材料B | 1800000|1400000|400000|500000| --100000
------------|----------------|--------------|------------|------------|----------------
材料C | 1000000|1300000| 0| 0| 0
------------|----------------|--------------|------------|------------|----------------
产品A | 1600000|1400000|200000|500000| --300000
------------|----------------|--------------|------------|------------|----------------
产品B | 1000000| 900000|100000| 0| 100000
------------|----------------|--------------|------------|------------|----------------
1998: | | | | |
------------|----------------|--------------|------------|------------|----------------
材料A | 2500000|2000000|500000|400000| 100000
------------|----------------|--------------|------------|------------|----------------
材料B | 2000000|1500000|500000|400000| 100000
------------|----------------|--------------|------------|------------|----------------
材料C | 2000000|2200000| 0| 0| 0
------------|----------------|--------------|------------|------------|----------------
产品A | 1500000|1200000|300000|200000| 100000
------------|----------------|--------------|------------|------------|----------------
产品B | 2000000|1800000|200000|100000| 100000
--------------------------------------------------------------------------------------------
--------------------------------------------------------------------------------------------
年 度 | 成 本 | 可变现净值 | 预计损失 | 已提跌价 | 税后影响
------------|----------------|--------------|------------|------------|----------------
合 计 | — | — | — | — |1500000
------------|----------------|--------------|------------|------------|----------------
材料A | — | — | — | — | 500000
------------|----------------|--------------|------------|------------|----------------
材料B | — | — | — | — | 500000
------------|----------------|--------------|------------|------------|----------------
材料C | — | — | — | — | 0
------------|----------------|--------------|------------|------------|----------------
产品A | — | — | — | — | 300000
------------|----------------|--------------|------------|------------|----------------
产品B | — | — | — | — | 200000
--------------------------------------------------------------------------------------------
(7)长期股权投资各年余额及可收回金额表(表七) 单位:元
--------------------------------------------------------------------------------------------------------------
| 1996年度 | 1997年度 | 1998年度
项 目|------------------------------|----------------------------------|--------------------------------
| 余 额 | 可收回金额 | 余 额 | 可收回金额 | 余 额 | 可收回金额
--------|--------------|--------------|----------------|----------------|----------------|--------------
子公司|3000000|3500000| 8200000| 9000000| 8000000|6500000
--------|--------------|--------------|----------------|----------------|----------------|--------------
联营企业|2000000|2100000| 2000000| 2200000| 2000000|2300000
--------|--------------|--------------|----------------|----------------|----------------|--------------
合 计|5000000|5600000|10200000|11200000|10000000|8800000
--------------------------------------------------------------------------------------------------------------
(8)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累积影响数(表八) 单位:元
------------------------------------------------------------------------------------------------
年 度 | 账面余额 | 可收回金额 | 预计损失 | 已提准备 | 税后影响
------------|----------------|--------------|--------------|------------|------------------
1996: | | | | |
------------|----------------|--------------|--------------|------------|------------------
子公司 | 3000000|3500000| 0| 0 | 0
------------|----------------|--------------|--------------|------------|------------------
联营企业 | 2000000|2100000| 0| 0 | 0
------------|----------------|--------------|--------------|------------|------------------
1997: | | | | |
------------|----------------|--------------|--------------|------------|------------------
子公司 | 8200000|9000000| 0| 0 | 0
------------|----------------|--------------|--------------|------------|------------------
联营企业 | 2000000|2200000| 0| 0 | 0
------------|----------------|--------------|--------------|------------|------------------
1998: | | | | |
------------|----------------|--------------|--------------|------------|------------------
子公司 | 8000000|6500000|1500000| 0 |1500000
------------|----------------|--------------|--------------|------------|------------------
联营企业 | 2000000|2300000| 0| 0 | 0
------------|----------------|--------------|--------------|------------|------------------
合 计 | — | — | — | — |1500000
------------------------------------------------------------------------------------------------
2、账务处理
(1)上述各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合计=3220000+28000+1500000+1500000=6248000(元)
(2)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影响盈余公积的金额=6248000×15%=937200(元)
(3)账务处理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248000
贷:坏账准备 3220000
存货跌价准备 150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80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1500000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624800
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3124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37200
3、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资 产 负 债 表
编制单位:××公司 1999年12月31日 单位:元
----------------------------------------------------------------------------------------------------------
| 年 初 数 |负债和所有者 | 年 初 数
资 产 |----------------------------------| |--------------------------------------
| 调整前 | 调整后 | 权 益 | 调整前 | 调整后
--------------|----------------|----------------|--------------|----------------|--------------------
流动资产: | | |流动负债: | |
--------------|----------------|----------------|--------------|----------------|--------------------
货币资金 | 4500000| 4500000| 短期借款 | 6200000| 6200000
--------------|----------------|----------------|--------------|----------------|--------------------
短期投资 | 300000| 300000| 应付票据 | 2929000| 2929000
--------------|----------------|----------------|--------------|----------------|--------------------
减:短期投资 | 0| 28000|应付账款 | 5000000| 5000000
跌价准备 | | | | |
--------------|----------------|----------------|--------------|----------------|--------------------
短期投资净额 | 300000| 272000|应交税金 | 500000| 500000
--------------|----------------|----------------|--------------|----------------|--------------------
应收票据 | 5000000| 5000000|流动负债合计 |14629000| 14629000
--------------|----------------|----------------|--------------|----------------|--------------------
应收账款 | 9000000| 9000000| | |
--------------|----------------|----------------|--------------|----------------|--------------------
减:坏账准备 | 45000| 3265000|长期负债: | |
--------------|----------------|----------------|--------------|----------------|--------------------
应收账款净额 | 8955000| 5735000|长期借款 | 8000000| 8000000
--------------|----------------|----------------|--------------|----------------|--------------------
存 货 |10000000|10000000| | |
--------------|----------------|----------------|--------------|----------------|--------------------
减:存货跌价 | 0| 1500000| | |
准备 | | | | |
----------------------------------------------------------------------------------------------------------
----------------------------------------------------------------------------------------------------------
| 年 初 数 |负债和所有者 | 年 初 数
资 产 |----------------------------------| |--------------------------------------
| 调整前 | 调整后 | 权 益 | 调整前 | 调整后
--------------|----------------|----------------|--------------|----------------|--------------------
存货净额 |10000000| 8500000| | |
--------------|----------------|----------------|--------------|----------------|--------------------
流动资产合计 |28755000|24007000|长期负债合计 | 8000000| 8000000
--------------|----------------|----------------|--------------|----------------|--------------------
长期投资: | | |负债合计 |22629000| 22629000
--------------|----------------|----------------|--------------|----------------|--------------------
长期股权投资 |10000000|10000000| | |
--------------|----------------|----------------|--------------|----------------|--------------------
减:长期投资 | 0 | 1500000|股东权益: | |
减值准备 | | | | |
--------------|----------------|----------------|--------------|----------------|--------------------
长期投资净额 |10000000| 8500000|股 本 |14000000| 14000000
--------------|----------------|----------------|--------------|----------------|--------------------
固定资产: | | |资本公积 | 800000| 800000
--------------|----------------|----------------|--------------|----------------|--------------------
固定资产原价 |11445000|11445000|盈余公积 | 1119350| 182150
--------------|----------------|----------------|--------------|----------------|--------------------
减:累计折旧 | 2900000| 2900000|其中:公益金 | 406450| 94050
--------------|----------------|----------------|--------------|----------------|--------------------
固定资产净值 | 8545000| 9545000|未分配利润 | 9180650| 3869850
--------------|----------------|----------------|--------------|----------------|--------------------
无形资产: | | |股东权益合计 |25100000| 18852000
--------------|----------------|----------------|--------------|----------------|--------------------
无形资产 | 429000| 429000| | |
--------------|----------------|----------------|--------------|----------------|--------------------
资产总计 |47729000|41481000|负债和股东 |47729000| 41481000
| | |权益总计 | |
----------------------------------------------------------------------------------------------------------
利 润 及 利 润 分 配 表
编制单位:××公司 1999年度 单位:元
----------------------------------------------------------------------
| 上 年 数
项 目 |------------------------------------------
| 调 整 前 | 调 整 后
--------------------------|--------------------|--------------------
一、主营业务收入 | 27000000 | 27000000
--------------------------|--------------------|--------------------
减:主营业务成本 | 12000000 | 12000000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000000 | 1000000
--------------------------|--------------------|--------------------
二、主营业务利润 | 14000000 | 14000000
--------------------------|--------------------|--------------------
加:其他业务利润 | 800000 | 800000
----------------------------------------------------------------------
----------------------------------------------------------------------
| 上 年 数
项 目 |------------------------------------------
| 调 整 前 | 调 整 后
--------------------------|--------------------|--------------------
减:存货跌价损失 | 0 | 400000
--------------------------|--------------------|--------------------
管理费用 |4300000 | 5430500
--------------------------|--------------------|--------------------
财务费用 |800000 | 800000
--------------------------|--------------------|--------------------
三、营业利润 | 9700000 | 8169500
--------------------------|--------------------|--------------------
加:投资收益 | 800000 | --692000
--------------------------|--------------------|--------------------
营业外收入 | 1000000 | 1000000
--------------------------|--------------------|--------------------
减:营业外支出 | 700000 | 700000
--------------------------|--------------------|--------------------
四、利润总额 | 10800000 | 7777500
--------------------------|--------------------|--------------------
减:所得税 | 3465000 | 3465000
--------------------------|--------------------|--------------------
五、净利润 | 7335000 | 4312500
--------------------------|--------------------|--------------------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 12005000 | 9263325注2
--------------------------|--------------------|--------------------
六、可供分配的利润 | 19340000 |13575825
--------------------------|--------------------|--------------------
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733500 | 431250注3
--------------------------|--------------------|--------------------
提取法定公益金 | 366750 | 215625注3
--------------------------|--------------------|--------------------
七、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 | 18239750 |12928950
--------------------------|--------------------|--------------------
减:应付普通股股利 | 9059100 | 9059100
--------------------------|--------------------|--------------------
八、未分配利润 | 9180650 | 3869850
----------------------------------------------------------------------
注2:12005000--〔(1685000+404500)+36000+(100000+300000+500000--
100000+500000--300000+100000)〕×85%=12005000--3225500×85%=
12005000--2741675=9263325(元)
注3:733500--(1130500--8000+400000+1500000)×10%=733500--3022500
×10%=431250(元)
366750--(1130500--8000+400000+1500000)×5%=366750--3022500
×5%=215625(元)
4、附注说明
本公司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从1999年1月1日起改变如下会计政策:
(1)坏账准备原按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现改按账龄分析法计提,根据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情况,规定的提取比例为:愈期1年(含1年,以下类推)以内的,按其余额的5%计提;愈期1--2年的,按其余额的10%计提;逾期2--3年的,按其余额的30%计提;愈期3--4年的,按其余额的50%计提;愈期4--5年的,按其余额的80%计提;愈期5年以上的,按其余额的100%计提。
(2)期末短期投资原按成本计价,现改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并按投资总体计提跌价准备。
(3)期末存货原按成本计价,现改为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
(4)期末长期投资原不计提减值准备,现改为计提减值准备。
上述会计政策变更已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了期初留存收益及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栏,已按调整后的数字填列。上述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6248000元,其中,因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3220000元、短期投资计价方法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28000元、存货计价方法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1500000元、长期投资计价方法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1500000元;由于会计政策变更,调减了1998年度的净利润3022500元;调减了1999年年初留存收益6248000元,其中,未分配利润调减了5310800元,盈余公积调减了937200元;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上年数栏的年初未分配利润调减了2741675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0年6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10年6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2010年6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管道规划与建设

第三章 管道运行中的保护

第四章 管道建设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相遇关系的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石油、天然气管道,保障石油、天然气输送安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输送石油、天然气的管道的保护,适用本法。

城镇燃气管道和炼油、化工等企业厂区内管道的保护,不适用本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石油包括原油和成品油,所称天然气包括天然气、煤层气和煤制气。

本法所称管道包括管道及管道附属设施。

第四条 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依照本法规定主管全国管道保护工作,负责组织编制并实施全国管道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全国管道发展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协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管道保护的重大问题。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管道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依照本法规定主管本行政区域的管道保护工作,协调处理本行政区域管道保护的重大问题,指导、监督有关单位履行管道保护义务,依法查处危害管道安全的违法行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管道保护的相关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统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管道保护工作的领导,督促、检查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管道保护职责,组织排除管道的重大外部安全隐患。

第七条 管道企业应当遵守本法和有关规划、建设、安全生产、质量监督、环境保护等法律、行政法规,执行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建立、健全本企业有关管道保护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宣传管道安全与保护知识,履行管道保护义务,接受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保障管道安全运行。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危害管道安全的行为。

对危害管道安全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及时处理。

第九条 国家鼓励和促进管道保护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第二章 管道规划与建设

第十条 管道的规划、建设应当符合管道保护的要求,遵循安全、环保、节约用地和经济合理的原则。

第十一条 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组织编制全国管道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全国管道发展规划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意见。

全国管道发展规划应当符合国家能源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以及矿产资源、环境保护、水利、铁路、公路、航道、港口、电信等规划相协调。

第十二条 管道企业应当根据全国管道发展规划编制管道建设规划,并将管道建设规划确定的管道建设选线方案报送拟建管道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核;经审核符合城乡规划的,应当依法纳入当地城乡规划。

纳入城乡规划的管道建设用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第十三条 管道建设的选线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容易发生洪灾、地质灾害的区域,与建筑物、构筑物、铁路、公路、航道、港口、市政设施、军事设施、电缆、光缆等保持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规定的保护距离。

新建管道通过的区域受地理条件限制,不能满足前款规定的管道保护要求的,管道企业应当提出防护方案,经管道保护方面的专家评审论证,并经管道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批准后,方可建设。

管道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四条 管道建设使用土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依法建设的管道通过集体所有的土地或者他人取得使用权的国有土地,影响土地使用的,管道企业应当按照管道建设时土地的用途给予补偿。

第十五条 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取得行政许可或者已报送备案并符合开工条件的管道项目的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

第十六条 管道建设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规定。

管道企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管道建设。

管道的安全保护设施应当与管道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管道建设使用的管道产品及其附件的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

第十七条 穿跨越水利工程、防洪设施、河道、航道、铁路、公路、港口、电力设施、通信设施、市政设施的管道的建设,应当遵守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执行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

第十八条 管道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在管道沿线设置管道标志。管道标志毁损或者安全警示不清的,管道企业应当及时修复或者更新。

第十九条 管道建成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应当审查管道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管道保护要求,经验收合格方可正式交付使用。

第二十条 管道企业应当自管道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六十日内,将竣工测量图报管道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备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应当将管道企业报送的管道竣工测量图分送本级人民政府规划、建设、国土资源、铁路、交通、水利、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和有关军事机关。

第二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需要管道改建、搬迁或者增加防护设施的,应当与管道企业协商确定补偿方案。

第三章 管道运行中的保护

第二十二条 管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管道巡护制度,配备专门人员对管道线路进行日常巡护。管道巡护人员发现危害管道安全的情形或者隐患,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和报告。

第二十三条 管道企业应当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测、维修,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对管道安全风险较大的区段和场所应当进行重点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管道事故的发生。

对不符合安全使用条件的管道,管道企业应当及时更新、改造或者停止使用。

第二十四条 管道企业应当配备管道保护所必需的人员和技术装备,研究开发和使用先进适用的管道保护技术,保证管道保护所必需的经费投入,并对在管道保护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十五条 管道企业发现管道存在安全隐患,应当及时排除。对管道存在的外部安全隐患,管道企业自身排除确有困难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应当及时协调排除或者报请人民政府及时组织排除安全隐患。

第二十六条 管道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

为合理利用土地,在保障管道安全的条件下,管道企业可以与有关单位、个人约定,同意有关单位、个人种植浅根农作物。但是,因管道巡护、检测、维修造成的农作物损失,除另有约定外,管道企业不予赔偿。

第二十七条 管道企业对管道进行巡护、检测、维修等作业,管道沿线的有关单位、个人应当给予必要的便利。

因管道巡护、检测、维修等作业给土地使用权人或者其他单位、个人造成损失的,管道企业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第二十八条 禁止下列危害管道安全的行为:

(一)擅自开启、关闭管道阀门;

(二)采用移动、切割、打孔、砸撬、拆卸等手段损坏管道;

(三)移动、毁损、涂改管道标志;

(四)在埋地管道上方巡查便道上行驶重型车辆;

(五)在地面管道线路、架空管道线路和管桥上行走或者放置重物。

第二十九条 禁止在本法第五十八条第一项所列管道附属设施的上方架设电力线路、通信线路或者在储气库构造区域范围内进行工程挖掘、工程钻探、采矿。

第三十条 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五米地域范围内,禁止下列危害管道安全的行为:

(一)种植乔木、灌木、藤类、芦苇、竹子或者其他根系深达管道埋设部位可能损坏管道防腐层的深根植物;

(二)取土、采石、用火、堆放重物、排放腐蚀性物质、使用机械工具进行挖掘施工;

(三)挖塘、修渠、修晒场、修建水产养殖场、建温室、建家畜棚圈、建房以及修建其他建筑物、构筑物。

第三十一条 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和本法第五十八条第一项所列管道附属设施周边修建下列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物、构筑物与管道线路和管道附属设施的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

(一)居民小区、学校、医院、娱乐场所、车站、商场等人口密集的建筑物;

(二)变电站、加油站、加气站、储油罐、储气罐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经营、存储场所。

前款规定的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应当按照保障管道及建筑物、构筑物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确定。

第三十二条 在穿越河流的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五百米地域范围内,禁止抛锚、拖锚、挖砂、挖泥、采石、水下爆破。但是,在保障管道安全的条件下,为防洪和航道通畅而进行的养护疏浚作业除外。

第三十三条 在管道专用隧道中心线两侧各一千米地域范围内,除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外,禁止采石、采矿、爆破。

在前款规定的地域范围内,因修建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公共工程,确需实施采石、爆破作业的,应当经管道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方可实施。

第三十四条 未经管道企业同意,其他单位不得使用管道专用伴行道路、管道水工防护设施、管道专用隧道等管道附属设施。

第三十五条 进行下列施工作业,施工单位应当向管道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

(一)穿跨越管道的施工作业;

(二)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五米至五十米和本法第五十八条第一项所列管道附属设施周边一百米地域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铁路、公路、河渠,架设电力线路,埋设地下电缆、光缆,设置安全接地体、避雷接地体;

(三)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二百米和本法第五十八条第一项所列管道附属设施周边五百米地域范围内,进行爆破、地震法勘探或者工程挖掘、工程钻探、采矿。

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当组织施工单位与管道企业协商确定施工作业方案,并签订安全防护协议;协商不成的,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应当组织进行安全评审,作出是否批准作业的决定。

第三十六条 申请进行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第三十五条规定的施工作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符合管道安全和公共安全要求的施工作业方案;

(二)已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三)施工作业人员具备管道保护知识;

(四)具有保障安全施工作业的设备、设施。

第三十七条 进行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第三十五条规定的施工作业,应当在开工七日前书面通知管道企业。管道企业应当指派专门人员到现场进行管道保护安全指导。

第三十八条 管道企业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管道抢修作业,可以先行使用他人土地或者设施,但应当及时告知土地或者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给土地或者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造成损失的,管道企业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第三十九条 管道企业应当制定本企业管道事故应急预案,并报管道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备案;配备抢险救援人员和设备,并定期进行管道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发生管道事故,管道企业应当立即启动本企业管道事故应急预案,按照规定及时通报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者减轻事故危害,并依照有关事故调查处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接到报告的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上报事故情况,并根据管道事故的实际情况组织采取事故处置措施或者报请人民政府及时启动本行政区域管道事故应急预案,组织进行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四十条 管道泄漏的石油和因管道抢修排放的石油造成环境污染的,管道企业应当及时治理。因第三人的行为致使管道泄漏造成环境污染的,管道企业有权向第三人追偿治理费用。

环境污染损害的赔偿责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防治环境污染的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一条 管道泄漏的石油和因管道抢修排放的石油,由管道企业回收、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盗窃、哄抢。

第四十二条 管道停止运行、封存、报废的,管道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备案。

第四十三条 管道重点保护部位,需要由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负责守卫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和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管道建设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相遇关系的处理

第四十四条 管道建设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的相遇关系,依照法律的规定处理;法律没有规定的,由建设工程双方按照下列原则协商处理,并为对方提供必要的便利:

(一)后开工的建设工程服从先开工或者已建成的建设工程;

(二)同时开工的建设工程,后批准的建设工程服从先批准的建设工程。

依照前款规定,后开工或者后批准的建设工程,应当符合先开工、已建成或者先批准的建设工程的安全防护要求;需要先开工、已建成或者先批准的建设工程改建、搬迁或者增加防护设施的,后开工或者后批准的建设工程一方应当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

管道建设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相遇的,建设工程双方应当协商确定施工作业方案并签订安全防护协议,指派专门人员现场监督、指导对方施工。

第四十五条 经依法批准的管道建设工程,需要通过正在建设的其他建设工程的,其他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管道建设工程的需要,预留管道通道或者预建管道通过设施,管道企业应当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

经依法批准的其他建设工程,需要通过正在建设的管道建设工程的,管道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其他建设工程的需要,预留通道或者预建相关设施,其他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

第四十六条 管道建设工程通过矿产资源开采区域的,管道企业应当与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协商确定管道的安全防护方案,需要矿产资源开采企业按照管道安全防护要求预建防护设施或者采取其他防护措施的,管道企业应当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

矿产资源开采企业未按照约定预建防护设施或者采取其他防护措施,造成地面塌陷、裂缝、沉降等地质灾害,致使管道需要改建、搬迁或者采取其他防护措施的,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应当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

第四十七条 铁路、公路等建设工程修建防洪、分流等水工防护设施,可能影响管道保护的,应当事先通知管道企业并注意保护下游已建成的管道水工防护设施。

建设工程修建防洪、分流等水工防护设施,使下游已建成的管道水工防护设施的功能受到影响,需要新建、改建、扩建管道水工防护设施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

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防洪、泄洪方案应当兼顾管道的保护。

需要在管道通过的区域泄洪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泄洪方案确定后,及时将泄洪量和泄洪时间通知本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和管道企业或者向社会公告。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和管道企业应当对管道采取防洪保护措施。

第四十九条 管道与航道相遇,确需在航道中修建管道防护设施的,应当进行通航标准技术论证,并经航道主管部门批准。管道防护设施完工后,应经航道主管部门验收。

进行前款规定的施工作业,应当在批准的施工区域内设置航标,航标的设置和维护费用由管道企业承担。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管道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一)未依照本法规定对管道进行巡护、检测和维修的;

(二)对不符合安全使用条件的管道未及时更新、改造或者停止使用的;

(三)未依照本法规定设置、修复或者更新有关管道标志的;

(四)未依照本法规定将管道竣工测量图报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备案的;

(五)未制定本企业管道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未将本企业管道事故应急预案报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备案的;

(六)发生管道事故,未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者减轻事故危害的;

(七)未对停止运行、封存、报废的管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的。

管道企业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同时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生产、消防等其他法律的,依照其他法律的规定处罚。

管道企业给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采用移动、切割、打孔、砸撬、拆卸等手段损坏管道或者盗窃、哄抢管道输送、泄漏、排放的石油、天然气,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或者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实施危害管道安全行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较重的,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对违法修建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限期拆除;逾期未拆除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组织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五十三条 未经依法批准,进行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或者第三十五条规定的施工作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较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违法修建的危害管道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限期拆除;逾期未拆除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组织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擅自开启、关闭管道阀门的;

(二)移动、毁损、涂改管道标志的;

(三)在埋地管道上方巡查便道上行驶重型车辆的;

(四)在地面管道线路、架空管道线路和管桥上行走或者放置重物的;

(五)阻碍依法进行的管道建设的。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危害管道安全的行为,给管道企业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违反本法规定,对应当组织排除的管道外部安全隐患不及时组织排除,发现危害管道安全的行为或者接到对危害管道安全行为的举报后不依法予以查处,或者有其他不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的,由其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 本法所称管道附属设施包括:

(一)管道的加压站、加热站、计量站、集油站、集气站、输油站、输气站、配气站、处理场、清管站、阀室、阀井、放空设施、油库、储气库、装卸栈桥、装卸场;

(二)管道的水工防护设施、防风设施、防雷设施、抗震设施、通信设施、安全监控设施、电力设施、管堤、管桥以及管道专用涵洞、隧道等穿跨越设施;

(三)管道的阴极保护站、阴极保护测试桩、阳极地床、杂散电流排流站等防腐设施;

(四)管道穿越铁路、公路的检漏装置;

(五)管道的其他附属设施。

第五十九条 本法施行前在管道保护距离内已建成的人口密集场所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经营、存储场所,应当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搬迁、清理或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需要已建成的管道改建、搬迁或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的,应当与管道企业协商确定补偿方案。

第六十条 国务院可以根据海上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具体情况,制定海上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的特别规定。

第六十一条 本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宁波市建筑施工工地治安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

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


宁波市人民政府令
 (第122号)


  《关于修改<宁波市建筑施工工地治安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已经2004年5月17日市人民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代市长 毛光烈
                         二00四年五月二十一日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宁波市建筑施工工地治安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
              (2004年5月17日)

  宁波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宁波市建筑施工工地治安管理暂行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三条修改为:“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施工工地的治安管理。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建筑施工工地不适用本办法”。


  二、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条第二款:“前款规定规模特大的建筑施工工地,是指施工时间在1年以上,施工人员在500人以上或施工面积在50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施工工地”。


  三、第八条修改为:“建筑施工工地开工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施工单位应当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工程承包文件;
  (二)按照施工人员总数的5%配备专(兼)职治安保卫人员;
  (三)施工人员应当持有居民身份证,拟暂住30日以上的,还应持有《暂住证》;
  (四)建筑施工工地周围安装不低于2米的牢固的隔离设施。”


  四、第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公安派出所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建筑施工工地的治安管理,其主要职责有:”。


  五、第十三条第(四)项修改为“及时带领外来施工人员到当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暂住户口登记,并办理《暂住证》”。


  六、删除第六条、第七条、第九条、第十四条、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四条;删除第十五条第四项关于“治安责任人为项目经理的,可通知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项目经理资格”的规定;删除第十六条关于“治安责任人为项目经理的,通知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项目经理资格,并可通知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取消该建筑施工单位在宁波市的施工资格”的规定。
  此外,对有关条文的文字和顺序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宁波市建筑施工工地治安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