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四川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办法

时间:2024-06-28 07:39:5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7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四川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

第 229 号

  《四川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办法》已经2008年9月28日省人民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蒋巨峰  
                          二○○八年十月十三日


四川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促进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发挥社会力量在预防、控制艾滋病发生与流行中的作用,根据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社会力量,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民间组织等有关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扶持措施,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开展艾滋病防治活动,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便利条件。
  各级人民政府可以安排一定数额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经费、国际合作项目经费用于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鼓励单位和个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捐赠。
  第四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工作机制,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对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指导其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咨询服务、宣传教育、行为干预等,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督促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学校应当引导学生团体、学生志愿者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六条 税务部门对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力量和对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捐赠的单位、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第七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安、文化、工商等有关部门应当指导和支持社会力量依法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关怀救助等活动。
  科技部门应支持社会力量开展艾滋病防治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科普知识宣传工作。
  第八条 机关、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应当开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职工、志愿者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关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
  第九条 红十字会应当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在艾滋病预防、行为干预等方面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开展人道救助与关怀。
  第十条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等应当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学习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支持本单位从业人员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配合有关单位开展艾滋病防治调查、监测活动,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关怀救助。
  第十一条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对社会力量开展艾滋病防治活动进行公益宣传。
  第十二条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的宣传教育,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进行咨询、调查、回访,动员辖区内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发展有关艾滋病防治的公益事业,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救助,对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的人群进行行为干预。
  第十三条 机场、车站、码头、公园、建筑工地等流动人口较多地方的单位应当配合社会力量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和行为干预。
  第十四条 社会力量举办的以艾滋病防治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经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民政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登记。
  第十五条 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民间组织应当加强自身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艾滋病防治活动,依照章程组织会员、志愿者等开展宣传教育、咨询服务、行为干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进行关怀救助。
  第十六条 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民间组织通过自筹、政府资助、募捐、项目合作等合法渠道取得的资金,应当规范用于艾滋病防治活动,接受相关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泄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的相关情况。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对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九条 单位和个人在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

发改高技[2012]1202号



党中央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央军委办公厅、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
根据《国务院关于“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36号),现将《“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你们,请按照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国政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重要阶段。各单位要认真领会国务院批复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以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治国理政能力为宗旨,以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经济社会安全为目标,加快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需求主导,强化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突出建设效能,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请各地区、各部门及有关单位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保障《规划》有效实施,大力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到“十二五”期末,要形成统一完整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满足政务应用需要;初步建成共享开放的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支撑面向国计民生的决策管理和公共服务,显著提高政务信息的公开程度;基本建成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基本建成覆盖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重要政务信息系统,治国理政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我委将按照国务院的批复精神,进一步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科学组织工程建设,推进管理创新,强化信息安全保密,确保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要进一步明确工程项目完工投用后的共用共享机制,增强部门间的业务协同能力,确保取得实际效果,切实提高投资效益。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评估结果和总体实施情况向国务院报告。

附件:“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

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2tz/t20120515_479320.htm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〇一二年五月五日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安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泰政办发[2006]49号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安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市属及以上驻泰各单位:



《泰安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二OO六年十二月十八日










泰安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和管理,促进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水平,根据《山东省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泰山区、岱岳区、市高新区、泰山景区范围内城市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  使用公共管网供水和自备水源(包括自备井和从河道水库取水)向城市排水设施(包括接纳、输送城市污水、废水和雨水的管网、沟渠、河渠、泵站、起调蓄功能的湖塘以及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废水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用户),应依照本办法缴纳污水处理费。
排污者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排污费。


第四条  污水处理费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全额纳入市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取的污水处理费, 使用统一非税收入票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免征增值税、营业税。
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违规减免污水处理费,确需减免的应报经市政府批准。


第五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市城市排水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征收和日常管理工作。
市财政、物价、环保、水利、审计、监察、市高新区、泰山景区等部门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征收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  污水处理费的具体征收标准由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污水处理厂和排污管网、排污泵站等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成本,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提出意见,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  用户排放污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超标排放污水的,应依法缴纳超标排污费。
污水处理企业在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进水水质不超过设计标准的前提下,经市建设、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接纳用户排放的超标污水,并应与用户签订污水委托处理协议。对污水处理厂已接纳超标排放污水的用户,应根据其水质超标情况加收污水处理费;加收污水处理费后,不再收取超标排污费。
用户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其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规定的一级或二级标准的,应按照补偿城市排水管网运行维护费的原则核减污水处理费。
污水处理费的具体加收、核减标准,由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建设、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  污水处理费根据用户实际用水量按月计征。
用户应如实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代征部门(机构)提供实际用水量。使用公共管网供水的,其用水量按照用户水表显示的量值计算;使用自备水源供水的,按用户实际用水量计算;无用水、采水计量装置的,应安装取水计量设施确认用水量或按照设施取水能力核定的取水量计算。



第九条  使用公共管网供水的用户,其污水处理费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公共供水企业在收取水费时一并代征,并在发票中单独列明污水处理费的缴款数额。公共供水企业代征的污水处理费应单独核算,不得与水费和代征的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混合核算。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逐月按实际收取的污水处理费数额向公共供水企业开具山东省非税收入缴款书。
公共供水企业应通过票款分离系统由代收银行将代收的污水处理费及时足额缴入市级财政专户。


第十条  使用自备水源的用户,其污水处理费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或委托其他机构代征。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代征机构应逐月按实际收取的污水处理费数额向用户开具山东省非税收入缴款书。
用户应通过票款分离系统由代收银行将污水处理费及时足额缴入市级财政专户。


第十一条  市政府根据上一年度的供水量等情况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代征部门(机构)下达污水处理费征收计划,并实行年底考核;完不成征收任务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二条  市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向代征部门(机构)支付代征手续费。代征手续费的标准按照实际缴入市级财政专户的污水处理费的2%计算。


第十三条  用户未按照规定缴纳污水处理费的,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代征的部门(机构)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根据有关规定,按日加收应缴污水处理费2‰的滞纳金。
对拒缴、少缴污水处理费的用户,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十四条  企业缴纳的污水处理费可以计入生产成本或管理费用。


第十五条  污水处理费实行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坐支、截留、挤占或挪作它用。
污水处理费应专款用于以下事项:
(一)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污管网、排污泵站等相关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
(二)支付代征手续费。


第十六条  污水处理费的使用实行预决算制度。每一年度年终,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编制当年度污水处理费使用决算,报市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根据当地污水处理厂、排污管网、排污泵站等相关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情况,编制下一年度的污水处理费使用预算,报市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经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市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应按月将相关费用拨付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七条  污水处理企业应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污水处理费。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市财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污水处理企业的污水处理成本进行定期监审。监审结论应作为拨付污水处理费用的主要依据。


第十八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城市污水排放的管理。污水处理企业应对接纳的污水进行水质监测和分析,发现违规排放超标污水的,应及时向市建设、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市建设、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法查处。


第十九条  污水处理企业应按照规定做到达标排放。污水处理企业无正当理由擅自停止运行或未能做到达标排放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整改、依法处理,并相应停止拨付或扣减污水处理费用;造成污染事故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条  对污水处理实行特许经营的,涉及本办法有关规定的,按照特许经营合同约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市建设、财政、物价、水利、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污水处理费收足、用好、管好。
市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应加强对污水处理费征收和使用情况的监督,保证污水处理费的足额征收和正确使用。


第二十二条  市建设、财政、物价、水利、环境保护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污水处理费代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坐支、截留、挤占、挪用污水处理费的;
(二)未按照规定如实计量水量的;
(三)违规减免污水处理费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情形的。


第二十三条  各县(市)政府可参照本办法规定,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泰安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泰安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运行资金筹集管理使用办法》(泰政发〔1995〕110号)同时停止执行。